【健康科普】气温骤降警惕脑卒中!

近日,中央气象台寒潮、暴雪、大风三预警齐发,多地气温骤降。

暴雪寒潮大风3预警齐发 | 新浪微博
每当寒流过境、天气降温之时,便是脑卒中的多发之日。因此在秋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
脑卒中是什么?脑卒中就是脑梗吗?哪些人群容易患脑卒中?如何识别脑卒中?
01
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携带养料的血液不能有效灌注所有的脑细胞,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导致脑组织损害和脑功能障碍,通常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供给大脑的血管被堵塞,使血液不能供给脑细胞,从而引起脑细胞坏死。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而引起的脑细胞坏死。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脑细胞缺血性坏死。
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颅内大血管病变,有的是颅内小血管病变,还有的是近心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脱落的栓子引起的动脉栓塞,当然还有人们所熟知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死。除此之外,心房颤动、心内膜炎等心源性因素也可引起脑梗死。
由此可见,缺血性脑卒中就是一种脑梗死,但是脑梗死并不都是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还可由其他因素引起。
02
哪些人容易患脑卒中?

以下脑卒中风险评估中,每出现一项加1分。
1. 高血压病史(≥140/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 房颤和心瓣膜病
3. 吸烟
4. 血脂异常或未知
5. 糖尿病
6. 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 肥胖(BMI≥26 kg/m2)
8. 有脑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但患有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03
脑卒中的先兆和识别

脑卒中通常有以下先兆:
1. 突然出现一侧头面部、手脚麻木的现象;
2. 突然走路不稳、感觉头部眩晕(警惕后循环中风);
3. 突然视物模糊、出现黑朦、偏盲、复视;
4. 突然说不清楚话、流口水、口角歪斜;
5. 突然失语,讲不出话或者听不懂话;
6. 突然剧烈头痛;
7. 突然感觉身体无力、活动不灵便;
8. 突然昏迷,难以唤醒。
如果出现这些先兆的话,建议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脑卒中识别一般采用“BE FAST”原则。其中: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04
脑卒中的常见误区

通常人们对脑卒中有七大误区:
1. 误区一:脑卒中发病太急,没有预兆(在前面内容已经介绍)
如果及时发现脑卒中征兆,抓紧抢救,75%的脑卒中可以被控制!脑卒中发病虽急,但如果能注意到发病预兆,及时就医,大部分(75%)的脑中风是可以被控制的。这些脑卒中预警又叫小中风,一定不要轻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我国70%以上的脑卒中是脑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疗是静脉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但是,静脉溶栓治疗对“时间”的要求极为苛刻,必须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而即便是取栓手术,最长时间也只有16-24小时。所以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 误区二: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卒中
在人们的印象中,脑血管病与老年人密切相关,而中青年不必为此担心。而在临床实践中,中青年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并非绝无仅有,中青年时期如果不注意预防,同样会发生脑卒中。据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中风病人是在60岁以前发病。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抽烟、喝酒、过度劳累、肥胖、高脂高糖饮食等生活方式都会使脑卒中在年轻人中高发。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3. 误区三:定期输液能预防脑卒中
所谓的“输液通血管治疗”,主要是指有些急性脑卒中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用药或其他方法,把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但是这样的治疗条件限制很严格,溶栓药物只有条件符合了才会给患者使用,根本不可能随便拿来输液。真正能够预防脑卒中的方法是控制好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等,规律口服二级预防药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4. 误区四:降压药头晕、头痛才吃,平时不用吃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常服药不规律,总是凭感觉吃药停药。这种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并对心脏、脑、肾脏等靶器官的损害。最终给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更容易诱发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并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减少血压大幅度波动。
5. 误区五: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各种脑卒中
阿司匹林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临床实践中应用阿司匹林,应当先做好评估获益与风险。医生在评估阿司匹林治疗获益和风险的权衡取决于 4 个方面:出血风险、基础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以及年龄。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脑梗的发生,但是阿司匹林并不是万能的,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抗栓的同时势必会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平衡治疗手段的疗效与安全性,也需要尽量纠正出血风险,以达到临床最大获益。
6. 误区六:他汀类药物在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他汀类药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斑块脱落或不稳定的斑块发生破裂,上述情况都会引发卒中再次发生。
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证,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7. 误区七:脑卒中康复要靠「养」
不少人认为,发生了脑卒中,应当让患者在床上完全静养,少活动。殊不知,这种完全静养会严重影响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甚至可能使偏瘫肢体出现肌肉萎缩或者关节僵硬。
而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05
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做好以下5点很重要:
1. 加强对慢病的防控
比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治疗和改善血脂异常,加强锻炼,控制体重,规律生活,不抽烟不饮酒,做好这些慢性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只要这些疾病的预防做好,脑卒中发生的概率自然就会变低。
2. 查明发病原因
一旦发生脑卒中,关键的是要查清引起脑卒中的疾病,比如说是没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第二有没有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斑块甚至血管狭窄,第三,有没有房颤有没有心肌梗死,有没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这些因素筛查是关键,必须找到引起脑卒中的原因,从源头上控制,这样百分之八九十的病人可以有效预防复发,或者说即使再发作也比较轻,查清病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 高危人群做专项筛查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应该在每年做一次脑卒中的专项筛查,一旦发现病情有变化或者病程进展较快,比如说动脉严重栓塞,及颅内发生小梗死的,尽早做介入治疗,放支架,做内膜剥脱,或做搭桥手术来解决;对于心脏有房颤的人,有严格规范的抗凝治疗,规范抗凝就能预防脑卒中发生,所以脑卒中的预防和复发是可以严格控制的。
4. 遵医嘱按时服药
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需要注意,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如果不达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不宜私自增减药物剂量。
5. 注重康复治疗
一旦发生脑卒中,除了做急性治疗外,患者还需要做正规的神经科专业康复治疗,从而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引起的致残率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概率。
惠医健康推出新产品“心脑宝”,通过核磁共振头颅血管成像(MRA)、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核磁共振颈动脉斑块成分分析(VPD)等多种先进技术全面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市场价7600元/人,本文预约优惠价7080元/人,详情请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配图:新浪微博 原创
参考材料:
1.《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试点项目管理办法》
2.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 END -

行业大事实时更新
惠医新闻报道
JOURNALISM
惠医关爱
惠医健康管家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21号楼凤凰置地广场F座写字楼1203B
天津市南开区长江道3号金融街中心C座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