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眼镜戴上就摘不掉,会加深近视度数
青少年近视绝大部分是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过正常发育长度导致远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视网膜成像模糊形成近视),基于目前的医疗技术,轴性近视不可逆转,只能控制发展。近视而不戴眼镜,必然导致眼睛过度调节去努力看清楚,结果只能使眼调节痉挛,视力疲劳加重,进而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加深。
因此,确定出现近视后要及时到正规机构配眼镜,以避免近视度数迅速的发展。
误区二:可长期使用眼药水缓解疲劳
一些抗疲劳眼药水自行长期使用,会导致自身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等疾病。
适用的护眼原则是不要长期过度用眼,一般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半小时左右,应闭目休息、眨眼或远眺5到10分钟。是否需要使用眼药水,建议咨询专科医生意见。
误区三:做了近视手术可以一劳永逸
近视只能“矫正”不能“治愈”,通俗来讲,近视手术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大家“摘下眼镜”。如果术后不注意用眼时间、用眼习惯不正确等,就可能会造成再次近视,但这并不是手术引起的“反弹”。
此外,近视手术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一些患者可能由于眼部疾病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合进行手术。
误区四: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功能性的,多发于青少年时期,视力可以在数周以内或者1—2月之内下降,适当休息以后又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真性近视为器质性的改变,由眼轴变长、角膜曲率等因素决定,与调节没有明显的关系,不能自然恢复。
年龄不是界定真假性近视的标准,视力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医学验光。
误区五:眼镜度数最好配低一点
配镜度数不合适会造成更多痛苦和危害。严重情况下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儿童青少年配戴欠矫的眼镜,不仅看不到清晰的物体,也会阻碍视觉的健康发育。在看近的时候,会动用比正常更少的调节力及集合力,长此以往会造成其双眼视功能下降,并引发视疲劳,近视增长加快等问题。
误区六:眼镜不能一直戴着会导致眼球变形
正常人的眼轴长度一般是22-23毫米左右,对于轴性近视,近视度数每增长300度,眼轴长度就会增加1毫米左右。
所以眼睛变凸与戴眼镜没有太大的关系,近视才是眼睛凸出的“罪魁祸首”,长期戴眼镜不会导致眼睛本身的形态发生变化。
误区七:戴眼镜后不必复查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仅视力会有变化,瞳距也会增长,所以定期检查视力,定期重新散瞳验光配镜时,不但要调整屈光度数,还要调整瞳距。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后,会使眼调节放松,缓解眼疲劳,如果再注意用眼卫生和不良习惯的纠正,可以很有效地延缓近视的发展。
儿童青少年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成年人在度数稳定的情况下可以1年复查一次,不稳定建议半年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