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医药行业与医疗机构协同创新案例研究开题会成功举办

8月28日, 商业健康险、 医药行业与医疗机构协同创新案例研究开题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功举办。

图为部分嘉宾合影
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中心主任、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先生主持。
图为魏晨阳先生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刘碧波先生作为开场嘉宾代表学院致辞。RDPAC执行总裁嘉雷诺先生( Renaud Gabay) 发表欢迎致辞。
图为刘碧波先生
随后,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先生,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先生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魏主席就“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鼓励健康险健康创新发展” 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随着创新药物研发和使用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应积极扩展其报销范围,尤其是要涵盖更多的创新药物,以满足社会需求。魏主席提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此次开题会的主题与之高度契合。在进一步分析了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后,魏主席强调,由于医疗机构直接面对患者,决定药物的使用及诊断治疗方案,其参与至关重要。魏主席希望研究能够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医疗、医保和医药的有效互动与治理, 为人民健康服务。
图为魏迎宁主席
陈金甫局长发表了题为“从需求供给趋势分析看医保发展时代逻辑与商保发展战略地位” 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实施健康优先战略,明确了医疗、医保、医药三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医疗在三者中的核心地位与当前中国强国战略的健康需求密切相关,未来的医疗保障体系应以健康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为核心,通过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发展,推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陈金甫局长强调,商业健康保险将成为未来构建需求和供给新体系的关键支点, 这一转变将在更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系统性变革。
图为陈金甫局长
在接下来的研究计划介绍环节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原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教授就项目研究设计与研究目标、 规划进行了具体讲解。朱教授首先指出当前医疗、医保、医药三者之间的协同机制是研究的关键难点。而随着中国卫生总费用结构的变化,个人支付比例依然较高,商保在创新药支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朱教授因此表示,研究计划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案例研究,探索医院在创新药落地中的参与模式,提升患者的可及性;二是识别并解决当前协同创新中的关键堵点和痛点。朱教授还分享了初步的案例研究成果,并指出当前商保对创新药支付的贡献虽提升很快,但仍然有限,通过更好的协同机制,商保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在创新药支付中的价值。
图为朱俊生教授
RDPAC副总裁、市场准入负责人黄哲先生主持了圆桌讨论,复星集团全球合伙人、复星健康联席总裁沈赟先生、法国再保险亚太区寿险健康险负责人兼北分总经理王晖女士、平安健康保险产品中心总经理隋万鹏先生、辉瑞中国市场准入部创新准入负责人胡昊先生、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邵亚娟女士、惠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睿凝女士参与了圆桌讨论。
( 从左至右依次为:黄哲先生、李睿凝女士、胡昊先生 隋万鹏先生、 邵亚娟女士、沈赟先生、王晖女士)
圆桌论坛嘉宾结合各自的行业实践和经验,就“发挥社商结合机制,解决药品可及最后一公里” 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嘉宾们指出了目前药品在进入医疗机构过程中的挑战,包括医保政策限制、自费药品的使用困境,同时也分享了医药险结合的创新模式,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进一步提升商保在创新药支付中的价值。圆桌嘉宾一致认为,只有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药品可及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最后,嘉宾们还与现场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探讨了未来进一步推动商业健康险、医药行业与医疗机构协同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发展路径。
近期, 我们将会发布本次会议的嘉宾观点和发言实录合集。敬请关注!
文字 | 赵再晴 刘晓
排版丨张志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qqLV6dRXc-YGrshe6_4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