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 | 世界血友病日

首页    节日及纪念日    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 | 世界血友病日

2025417

是第37

世界血友病日

2023年《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显示

中国血友病患病率高达

(2.73-3.09)/10万



为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创始人法兰克·谢那贝尔(Frank Schnabel),其生日4月17日被定为世界血友病日。谢那贝尔本人是血友病患者,童年因反复出血饱受痛苦,后推动全球血友病防治工作。

指标

中国数据

全球数据

(WFH 2022)

患病率

2.73-3.09/10万

10-15/10万

登记率

4万例(2024)

23.3万例

(全球登记)

重型患者占比

49.7%(A型)

55%-60%(欧美)

预防治疗普及率

3.4%(重庆)

→30%(上海)

70%-80%

(发达国家)

血友病典型数据对比

2025年4月17日是第37个“世界血友病日”,活动主题为“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旨在引导和促进血友病积极预防、规范诊疗和科学护理,减少出血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据估计,我国血友病患者在10万人左右,但目前登记病例仅4万人左右(2023《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这一巨大差异表明人们对血友病可能仍较为陌生,且认识上可能普遍存在误区。




血友病的病因

主要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

同时存在少量自发突变

或获得性病例



血友病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基因突变相关,同时存在少量自发突变或获得性病例。常见病因机制如下:


一、核心遗传机制

1. X染色体隐性遗传

● 血友病A(FⅧ缺乏):由F8基因突变引起,占80%-85%。该基因位于Xq28区域,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占70%)、倒位(重型患者中占45%)及大片段缺失。 

● 血友病B(FⅨ缺乏):由F9基因突变导致,位于Xq27区域,占15%-20%。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占80%),罕见大片段缺失。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C)

● F11基因突变:导致Ⅺ因子缺乏,男女均可发病,占所有血友病的1%-2%,出血症状较轻。


二、非遗传性病因

1. 自发突变

● 新发突变率:约30%患者无家族史,源于生殖细胞或胚胎早期基因突变(如父系精子形成时的F8基因倒位)。 

● 嵌合体现象:部分女性携带者的突变仅存在于部分细胞系中,后代患病风险降低。


2. 获得性血友病

● 自身抗体产生:非血友病患者因免疫异常产生抗FⅧ或FⅨ抗体,常见于产后(占20%)、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或恶性肿瘤患者。

● 治疗相关风险:长期输注凝血因子可能诱发抑制物(抗体)形成(重型A型患者发生率约30%)。


血友病的高危因素通常认为有以下几种:


1. 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患病者,男性后代患病风险50%,女性后代50%为携带者。 

2. 基因携带者妊娠:携带者女性妊娠时需通过绒毛膜取样或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

3. 环境暴露(存在争议):

● 辐射与化学物质:长期暴露可能增加基因突变率(动物实验证实,人类证据不足)。

● 病毒感染:HIV、肝炎病毒可通过污染血制品传播,但非直接致病因素(现代凝血因子已实现病毒灭活)。




虽然血友病无法根治

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

有效防治其出血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其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预防出血

● 避免外伤: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容易引起受伤的活动,如拳击、足球等,日常活动中也要注意防止碰撞、摔倒,减少出血风险。

● 避免手术: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手术,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如果必须进行手术,需要在术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血友病病情,以便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提前补充凝血因子等。

● 药物使用: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凝血功能影响小的药物。


2. 替代治疗

这是防治血友病出血的主要方法,即通过输注凝血因子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物质,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4. 康复治疗

对于因反复出血导致关节、肌肉等部位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在出血得到控制后,根据病情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5. 遗传咨询

血友病是遗传性疾病,对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遗传咨询非常重要。通过遗传咨询,可了解血友病的遗传方式、生育风险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育指导,如进行产前诊断、选择合适的生育方式等,以降低血友病患儿的出生风险。


防治血友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更好地控制病情。





配图:包图网 & 千图网 & 新浪微博


引用:

1.《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2023)

2.https://www.msdmanuals.cn/home/blood-disorders/bleeding-due-to-clotting-disorders/hemophilia



- END -

2025年4月17日
浏览量:0
收藏

行业大事实时更新

惠医新闻报道

JOURNALISM